老鹰 发表于 2018-9-15 11:33:45

【梧州中茗特约】 老鹰讲古 “和尚王”与冰井茶

【梧州中茗特约】老鹰讲古“和尚王”与冰井茶话说梧州清朝有个“和尚王”,叫黎琼照,1891年任肇庆鼎湖山庆云寺第五十三代祖(即主持),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进京为西太后祝寿,坐禅七昼夜,慈禧嘉其大乘功深,御赐“龙头拐杖”,同门称其为“和尚王”。其功深德高,回乡调理纠纷之事为乡民津津乐道,颇受赞扬。黎琼照,1830年出于长洲岛杨桥村,1894年圆寂于庆云寺。任肇庆鼎湖山庆云寺第五十三代祖时名琼炤。 少年时期的黎琼照,也算是生不逢时,在家中排行老三,本来黎家就不是很殷实,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了他之后,生活就更加捉襟见肘了。父母为了生活整日在外劳作,根本顾不了孩子们的教育和生活起居。小琼照只有跟着邻居小伙伴四处游荡,打发时光。转眼他已长到十岁左右,由于长期缺乏营养,个子黑黑瘦瘦,加上衣衫褴褛,身体单薄,更像一名小乞丐。穷人的孩子贱生养,他饱一餐饥一餐度日如年。 晕晕谔谔之中而到了梧州城,城里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场面令他眼花缭乱,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也使他头晕脑涨。这样在梧州俟过了月余左右,一天,他漫无目的地行到了冰井寺(旧二中地址),肚饿得他双脚发软,眼冒金星,再也无法行走了,于是就在寺院门口坐下,一面晒着太阳一面看着进进出出的香客。正在这时,寺中主持在门口见到这可怜但眼睛闪烁、炯炯有神的孩子,就把他领进寺内,给了些剩饭素菜,小琼照狼吞虎咽,吃到肚子胀成一小鼓似的。和尚待他吃完后,慈媚善目地坐在他对面,问及他的身世和近况,他都一一对答。和尚离开了片刻功夫,又回到小琼照身边,对他说可以让他在寺庙里帮助做些杂活,庙中管其一日三餐,问他是否愿意。小琼照听说有吃有住,不加思索地满口答应。这样,他就留在了冰井寺,与佛结缘,从此开创了他的新生活。 话说这冰井寺,因梧州八景中的冰井而得名,寺庙座北向南,距离冰井约三十米。那“冰井”,呈圆型,宽5尺、深丈余,井水莹净鉴影、冰凉爽口,是梧州古八景之一。据说唐乾元二年(759),容管经略使、诗人元结驻梧州时,在白云山脚下发现一古井,打水尝之,水甘寒若冰,又鉴于此井与隔江火山遥遥相对,乃称冰井。之后,在井之侧建冰井寺,称作“梵王宫”。寺大门左边写着“云山古佛场”,右边写着“冰井唐贤迹”。 时光荏苒,灵动勤快的琼照在冰井寺转眼就是十几二十年。在这不平凡的岁月里,他什么事都做过,就是日常生活中打水、扫地、做饭、洗衣、上山采茶,无一偷懒,得到了寺中众和尚的赞叹。有时,寺中和尚人手不足,在寺内或是外出做法事、化缘等,他也跟着去做。一有空闲,他也虔诚的在庙里烧香拜佛,跟着主持和尚念经唱读。虽不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深刻含义,但从众和尚的言行中体现出一种与人为善的光芒,领会到佛法的伟大。从此,他一心向佛,一切从善的种子在心中扎下了根。 后来,主持和尚圆寂后,他便做了冰井寺的当家和尚,带领众和尚继续宏扬佛法,为凡民做佛事。其时,他经常到广东各地化缘,每年两度到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协助做佛事,做得有板有眼,受到同行青睐。 一年中秋,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主持回访冰井寺,两人来到了正殿侧面的厢房。厢房总共有三间,他们走进门口题匾为“尘外风光”的正中那间厢房。两人在一张方桌前坐定,琼照叫一名小僧到堂后取了一壶泉水,亲自燃火烧水,又拿来两个雪白的有盖子的瓷杯在桌子上排开,当他一打开装茶叶的土陶罐子时,便有一阵清新的茶叶香气扑鼻而来。琼照在每个瓷杯中都放了一小撮茶叶,茶叶墨绿,看得出每一粒都是经过精选的茶芽。琼照认真地看火烧水,不久听到壶中有细微的响声,便将壶盖揭开看了一下,此时壶底刚起鱼眼小泡,这是一滚之水。接着琼照把火拨得更旺,当壶中水声增大时,琼照又把壶盖打开,壶底的水珠已升上水面,这是二滚之水。琼照将壶水轻轻倒入杯中,片刻,便见那杯中的茶芽在水中或浮或沉,一粒粒都伸展成墨绿色的嫩芽,杯中的茶汤也在雪白的瓷壁的衬托下,显得特别的碧红诱人,茶的清香从杯中袅袅升起,透入肺腑。
“大师兄,请用茶。”琼照说道。
庆云寺主持捧起茶杯,用杯盖轻拨杯中的茶叶,闻了闻茶香,呷了一口茶,顿觉神清气爽,口舌生津,问道:“师兄,这就是你所说的白云黑茶么?”
琼照微笑着点点头:“这是我从寺后的白云山顶千年老茶树上采摘的茶芽,亲自炒制加工而成。陈放已有10年了。 “师兄所说的是白云山最高峰,那个叫老虎头的石崖上那棵千年古茶么?”
“正是。”琼照答道:“那地方十分险峻,加上是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一般人不敢上去采茶,而这地方终年云雾缭绕,水气蕴茵,茶树得千年日月之精华,长出的茶芽自然不同凡响。” 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梧州的州守任诏游冰井寺曾写过一首《冰井》诗,讲到白云黑茶和冰泉水。”于是,琼照随口诵出那首诗来:驱车出东门,弭节访冰井。寺古栋宇倾,碑折苔藓屏。源泉池中生,莹净可鉴影。命僧旋汲之,入口胜霜冷。试烹白云茶,碗面雪花映。清泠涤烦襟,润泽劳瓶绠。可以濯我缨,悠然脱尘境。 “师兄好记性!”庆云寺主持赞道。 琼照对大师兄说:这首诗说得非常清楚,宋朝时这白云黑茶就已经是名茶了。千年古茶再以寺中的冰泉之水泡制,这茶味自然就异常的清香,非比寻常。茶客有句名言: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好茶要有好水。冰泉为天下名泉,配上这千年名茶,正是名上加名,喝这冰泉水烹白云黑茶确是妙不可言,刚才所诵的任诏诗中说这冰泉水莹净、霜冷,烹茶后如雪花映,清泠、润泽,其特色已经说得非常精到了。 随后,师兄两人来到冰泉水流下的山崖边闲游,看到一块残碑,但见碑上所刻的文字依稀可辨,为“容州经略使元结”等字样。这便是当年元结任容州经略使驻留梧州时,发现冰泉之水,刻石留铭的石碑。后人在乱草丛中发现了此碑,碑身已断,字迹模糊不辨,根据上面所篆的官职和名字,确认是当年元结所立的石碑,在碑附近又果然发现了冰泉之水和天然的冰井,于是便在此建寺,挖池凿井,供养僧人守寺。冰井寺从此成为梧州的名胜古迹,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官宦到此题咏,后来人们在此建亭,将题咏集于亭后山崖。因元结自称漫叟,所以这个亭子题名为“漫亭”。琼照对大师兄说:冰井寺作为梧州八大胜景之一,便是以这首诗而得名为“冰井泉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梧州中茗特约】 老鹰讲古 “和尚王”与冰井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