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家园网

  • 网站客服:0774-3860029
  • 合作热线:13005970033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6447|回复: 1

[都市直击] 【行遍梧州】 乡村唢呐声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7-1-9 14: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告位

马上注册【梧州家园网】,每天登录、签到、摇一摇,得积分抽大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行遍梧州】
乡村唢呐声

笔者近来参加市郊乡村的一些活动,发现很多红白喜事、庙会活动,都会请人吹唢呐,增加一种气氛。过后回到城里,我一直对回响在乡村里的唢呐声情有独钟,每次听到它在耳畔萦绕,或欢快激越,或婉转苍凉,都觉得是那样的好听。
1_conew1.jpg
唢呐是乡村的灵魂。它从乡村的厚土里生长出来,从乡村厚重的历史里生长出来,从乡村的情感与记忆里生长出来,稳稳地坐在乡村的岁月里和农民的情感之中。
2.jpg
唢呐潜伏着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最基本的精神祭仪,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关系实在太深太远。如果把目光追摄于遥远的过去,历代宫廷祭祀的神坛,天南地北的村野乡间都会隐隐飘来这个神秘的曲调音符。
3.jpg
乡村唢呐,俗称“喇叭”,它是一件外来乐器,最初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语的音译。因唢呐的发音高亢、嘹亮,成为了一种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通常运用于器乐演奏、戏曲伴奏和婚丧喜庆活动。
4.jpg
    如今,乡村里除了传统的婚丧嫁娶外,其它如乔迁、寿庆、孩子过生日、庙会等都喜欢热热闹闹地操办一回。
5.jpg
在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七寸唢呐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婚丧嫁娶没有它,闷声闷气蛮难受。”大家觉得有事不请唢呐就会显得冷清,唢呐越多也就越隆重。因此,无论是红事、白事、喜庆还是祭祀,都离不开唢呐。
6.jpg
乡村人家无论婚嫁还是老人去世,都喜欢图个热闹,俗称“红白喜事”,即便是再穷的人家,也会邀请唢呐手前来助兴,吹吹打打,营造出一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氛围来。每当村里有老人逝世,都会看到用唢呐为逝者超度的场景,那悲怆激昂,哀怨缠绵的唢呐声,仿佛能洞穿生与死的界限,拥有着神明的力量,联接起从黄土到天国的通途,佑护着逝者一路平顺。一队披麻戴孝、悲痛欲绝的孝子,扶着亲人的灵柩,心事重重、脚步沉沉地行走在一条通往天国的道路。
7.jpg
傍晚时分,一场黄昏雨来临,唢呐微起,余间震颤,音调渐渐凄婉哀怨起来,它用低沉、悲伤的曲调,就能带动山川河流一起深入到悲痛之中,让所有的亲朋好友一起打捞逝者生前的形象,让人们对生命做出最深刻的思考。
8.jpg
    乡村葬礼上凄婉断肠的唢呐声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用唢呐声,陪伴这自己亡故的亲人走完红尘中最后的一段路程。路边是霜染的秋草、凋零的树木,眼前是恍惚的遗像、飞扬的纸钱,再加上唢呐那无与伦比的尖利悲音,那种交织着凄惶与悲切、哀叹与孤独的吹响,更是将这种悲凉肃杀的气氛渲染得愈加悲壮,愈加浓烈、那一声声从唢呐铜碗中滚滚而出的曲调,或高亢嘹亮,或低沉哀婉……
9.jpg
高亢时,慷慨激昂,凄凄切切,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直抵人心。
低徊时,婉转缠绵,九曲回肠,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直穿灵府。
那潮水般喧嚣的唢呐,在天地之间肆意的奔突,在乡间原野纵情的激荡,大悲大恸,大起大落,令天地为之动容,使鬼神为之变色。
10.jpg
围观的人群,由于经不起不起这凄婉断肠的唢呐声,有人眼中蓄满了泪水,也有人面带悲戚,触景生情,似曾联想到自己离世多年的亲人。就连孩子,似乎也被唢呐牵住,就那样出神地仰着稚嫩的小脸,看整个送葬的仪式丝丝入扣地推展,被一腔悲悲切切的唢呐拢住活泼的天性。
唢呐声歇,夕阳欲沉,它完成了对生命的礼赞和超度,也让人对生命产生了真挚的敬畏和爱。
乡间的唢呐,悲是呜呜咽咽如泣如诉的花,喜是人欢马叫百鸟朝凤的瓜。
乡间的唢呐,剽悍十足又肠柔骨侠,吹出百味杂陈的人生,宣泄草根百姓的心声,讲述乡亲的心里话。
乡间的唢呐,酣畅淋漓大悲大喜不讲章法。
乡间的唢呐,横冲直撞鬼哭狼嚎火一样热辣辣,晨光中听到它,清风把手拉,梦境中听到它,明月幽幽进我家。
DSC_7456_conew1.jpg
    在乡村,每当唢呐声响起,就等于在公告某户人家在操办事儿。如果唢呐声活泼悠扬,充满喜气,吹出的是《娶新娘》、《抬花轿》、《百鸟朝凤》等曲子,就一定是在办娶亲的喜事;如果曲调低沉哀怨,如泣如诉,则是在办丧事。
11.jpg
    乡村里操办一次红白喜事,一般至少需要三天时间,规矩也多,都是流传下来的风俗。比方说唢呐不响,宴席不能开;唢呐不鸣,新娘不出门。大门口用竹子和芦席搭起席棚,办喜事的叫“喜棚”,办丧事的叫“灵棚”,放一张方桌,摆两把椅子,就是吹鼓手吹奏的地方。唢呐师傅头脑灵活,察言观色,看到有宾客临门,看到宴席散席,都要吹响唢呐迎宾或送客。从清晨到黄昏,一直都有唢呐声悠悠扬扬,只有在夜里唱孝歌的时候,锣鼓替代了唢呐,唢呐声才安静下来。
DSC_7431_conew1.jpg
     在乡村,吹唢呐的民间艺人也称吹鼓手,是一门走俏吃香的手艺。  唢呐的前端有一个扩音的喇叭口,缠着红绸,上面泛着黄铜的光泽。尾端的铜嘴上套有双簧的哨子,中间的木制管身是锥形的,上面开有8个像笛子一样的圆孔。吹奏时,只见他们摇头晃脑,腮帮一鼓一瘪,收放自如,显得十分惬意。
DSC_7445_conew1.jpg

在旧社会,唢呐手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被人们讥笑为吹鼓手,往往把他们和拉叫驴配种的、阴阳巫神归于一类。人们甚至连吃饭都不和唢呐手在一起吃,结亲也不和他们攀亲。其实,唢呐手都是穷苦潦倒的民间艺人一族,他们斜挂那杆青铜唢呐,作为一种养家糊口的行当艰难谋生,常年在风雨雪霜中四处奔波,生存颇为不易。

@开网店建网站、小程序+公众号+APP开发、视频制作、活动策划、多机位直播、抖音推广、微信刷脸等;
@广告投放、新闻爆料、帖子审核、内容举报、论坛投诉、网站合作等,联系0774-3860029 13005970033(微信同号)
发表于 2017-1-9 14: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为什么,小时候一听到这种声音就很害怕
@开网店建网站、小程序+公众号+APP开发、视频制作、活动策划、多机位直播、抖音推广、微信刷脸等;
@广告投放、新闻爆料、帖子审核、内容举报、论坛投诉、网站合作等,联系0774-3860029 13005970033(微信同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