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家园网

  • 网站客服:0774-3860029
  • 合作热线:13005970033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132|回复: 1

【老鹰讲古】 二月二龙抬头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7-2-27 10: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告位

马上注册【梧州家园网】,每天登录、签到、摇一摇,得积分抽大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老鹰 于 2017-2-27 10:21 编辑



【老鹰讲古】
二月二龙抬头
今日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会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2bd4803_conew1.jpg

所以这一天,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而且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剃头发”,预示着一年都有精神头。
那在古代,
先人们又是如何庆祝“龙抬头”
这个好日子的呢?
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在二月二这天,黄帝、唐尧、虞舜、夏禹都会“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也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u=792783565,1531476855&fm=21&gp=0_conew1.jpg

唐朝人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
《二月二日》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牙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到了宋代,二月二还是“挑菜节”。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发,人们便纷纷到郊外挖来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生食或做成菜肴,这样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与“财”同音)。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 张耒
久将松芥芼南羹,
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
一畦春水辘轳声。
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

挑菜宴的规格很高,皇帝和皇后会亲自参加,皇太子自然也要陪同,还有皇宫里那些有脸面的宫女、太监,都能恭逢其会。这么一大票人参加挑菜宴,主要目的却不是吃野菜,而是玩游戏。
挑菜宴上玩的游戏有点儿像年会抽奖。事先准备一批丝绸,把丝绸剪成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长条,在每个长条上各写一种野菜的名字,然后卷起来,卷成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小筒,两头用红丝缠住,扔进一个大斗里面。
大家轮流从斗里取一个小筒,解开红丝,展开丝绸,看上面写的菜名儿跟皇帝筷子上夹的野菜是否一致。如果皇帝正夹荠菜,你拿到的小筒里隐藏的菜名儿也是“荠菜”,那你就中了大奖;如果皇帝夹的是马齿苋,而你拿到的菜名儿是“茼蒿”,那自然不能中奖。

u=954563693,1141051498&fm=23&gp=0_conew1.jpg

《二月二日席上赋》
宋 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到了元时期,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大都城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明朝时,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是不是很有趣呢?
看来古人的情趣确实非常高!
温馨提醒大家“二月二、龙抬头”
【宜】剃龙头;【忌】动针线

下载_conew1.jpg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开网店建网站、小程序+公众号+APP开发、视频制作、活动策划、多机位直播、抖音推广、微信刷脸等;
@广告投放、新闻爆料、帖子审核、内容举报、论坛投诉、网站合作等,联系0774-3860029 13005970033(微信同号)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