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 发表于 2021-2-24 17:29:56

【老鹰讲古】 牛年话牛—梧州牛栏山


【老鹰讲古】牛年话牛—梧州牛栏山
      话说古城梧州建城2200多年的历史。为了纪念这段厚重的历史,讲述今日古城的梧州,一段历史,一份记忆,一个瞬间。      古时候,梧州有城墙,东、西、南、北都设城门。北门,又叫大云门,(原北山饭店门前)      1897年,梧州辟为通商口岸后,成为广西以至大西南进出口港口城市。当时,出口主要商品是一为涂料(桐油、桂油、茶油),二为牲畜、三为柴碳。在历史上,牛一直是广西较大宗进出口产品,有水牛、黄牛,其中黄牛占60%,广西各地的牛运到梧州后,再用船运往粤、港、澳以及东南亚。       据说,“祖宗十八代”前,城北门外的一座小荒山,这里是梧州“牛的世界”。梧州的牛商,从各地购买的牛运到梧州,先集中在城北门外的一座小荒山上饲养,这座小山就成为梧州最大的养牛场,牛叫声不绝,梧州人称此山为“牛栏山”(今北环路东四巷)。牛出口时,就从牛栏山一队队沿着桂江河边(力木桥处),拉到西江与桂江交界的码头下船外运。待运时,往往留下一堆堆牛屎,后来,这个码头便叫“牛屎码头”(今鸳江桥下游一百米处)。      广西各地的牛运集梧州后,除出口外,便是屠宰上市,供应达4万人口的梧州市民食用。到20世纪初,梧州已有屠牛场(市肉类加工厂)、牛皮厂、西成制革场。与此同时,梧州出现与牛有关的市场:牛肉市场、牛皮市场、牛骨市场、牛皮制品市场。牛肉市场在中山菜市和桂北菜市,牛骨市场在小南门房巷,叫牛骨巷(今小南路西一巷),牛皮市场在大南门旁巷内,叫牛皮巷。牛皮巷上市的牛皮,多是广西黄牛皮。广西黄牛皮毛孔小,色泽好,拉力强,是制革的优质材料。      20世纪50年后代,梧州的革履业实现合作化,成立了梧州制革厂,生产皮鞋皮箱,产品远销苏联、东欧和非洲,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声誉。70年代,牛的出口已大大减少,主要是出口盐溃牛皮。到80年代,梧州年出口牛皮大1000吨,主要销往香港和东南亚。      牛皮巷, 其得名是因梧州出现牛皮行业市场而来的。       牛皮巷,清末《苍梧县志》中已有记载,至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牛皮巷分上下巷(今南中路西一巷),因此,牛皮巷吸引了不少中外商客,生意兴隆,牛皮巷因此而名扬海内外。      另外,因牛而得名的牛腩三河粉,也是梧州的一大特色,苏东坡来梧两次,也专程去万寿宫街市品尝呢。      牛栏山是一座山,山挺小,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牛栏山里未必有神仙,据说有一头金牛,正是因为那头金牛的传说,这山才叫牛栏山。也许因为这么叫更牛气。      说起牛栏山,还有一段美好的姻缘古仔呢……      话说牛栏山脚下,有一条巷,叫羊咩巷,巷内有一个养羊的杨老汉,有一女儿,名叫杨翠花,生得皮肤白净,长两条大辫子,眉清目秀。自小跟爹养羊,脾气温顺、善良,犹如绵羊一般,人见人爱。她家后背有一条羊肠小道,直通牛栏山顶。山顶有一户李胜的养牛汉,膝下有一儿子,叫亚牛哥。翠花经常赶羊上山食草,与亚牛哥玩。日子长了,两人互生爱意。经过双方家庭同意,杨老汉出十只羊、李牛郎出一只牛,作为翠花与亚牛哥结婚的条件。婚后两人叧立家庭,搬到河西的古较场左右,女养羊、男放牛,勤勤恳恳,几年下来,牛羊成群、女儿成双。成为当地的一个大户。羊妹嫁牛哥的美满姻缘,成为当时古城的一段佳话。

老鹰 发表于 2021-2-24 17:35:57

牛年话牛—梧州牛栏山: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鹰讲古】 牛年话牛—梧州牛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