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 发表于 2022-8-3 09:41:58

岁月寻踪 北伐名村——蓬冲

本帖最后由 老鹰 于 2022-8-3 09:44 编辑

岁月寻踪北伐名村——蓬冲追忆峥嵘岁月,缅怀英烈,领略先辈革命精神的同时,你会发现一个鲜为人知、历史文化悠久,革命故事丰富、自然风光秀丽的民主革命旅游圣地—蓬冲。
蓬冲,长洲区倒水镇蓬冲村辖自然村,距倒水街2公里,这里四面环山,一条石枧小河蜿蜒而过,山顶上有“崩险寨”“双面寨”“马王寨”等等。
北伐开赴桂林
1921年11月15日下午1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由许崇智、胡汉民等陪同、警卫司令黄大卫率部护送,乘机动巡船7艘,民船三百余艘,编为3个船 队,由梧州出发沿桂江两岸水陆并进,三万余众浩浩荡荡,船队首尾相延10里长,蔚为壮观,北上桂林,运筹北伐。梧州各界人士热烈欢送。送行的有伍廷芳、汪精卫、林永谟、徐绍祯等军政要员。魏邦平留守梧州。从香港运至梧州飞机5架,参加北伐。孙中山等乘坐的轮船,挂着小红旗,以便识别。下午四时左右途径倒水,火轮停靠倒水圩场附近江边,孙中山从三乡码头登岸,身着中山装、黑皮鞋,头戴黄斜通帽,持手杖健步登岸,径直前往时为贤德乡政府、三乡团练驻地的龙岩寺,三乡团总黎杰臣与乡绅何宝瑜等人上前迎接。孙中山休息片刻,欣然提笔写下“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送予寺中。
蓬冲大河坡演讲
一会儿,倒水街上彩旗飘扬,喜气洋洋,像过节日一样。街道上、码头上人山人海,站满了渴望一睹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风采的市民群众。倒水街上人声鼎沸、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孙中山在警卫护送下健步向蓬冲大河坡走去。由倒水街南面隘口直至蓬冲大河坡,沿途佈防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路上,群众夹道欢迎,千余群众早已聚集在蓬冲大河坡翘首以待,盼望孙中山到来演讲。蓬冲大河坡位于今蓬冲村中部,距倒水街2公里,距石枧河口不足1公里。那时倒水街往蓬冲去没有大路,只有一条小路,船亦不能驶到蓬冲大河坡,只能停泊石枧洲边。行过新路塝、绕过马王坡,走过小木桥便可见一榄形坡地,石枧河从坡地旁流过。这里的地形、地势颇具战略意义,警卫司令黄大卫经过一番考究,四面环山一河穿梳。东是马王山,山上设有“崩险寨”,南是隔河的“踏御界”山脉朝伴,西有“双面寨”瞭目东西,北面“马王界”紧抱大河坡,山顶正中“马王寨”,虎瞰平川。为了保护孙中山和集会的安全,警卫司令黄大卫在上述的崩险寨、双面寨、马王寨3个寨,分别各寨安排一个排的兵力守卫,确保集会的顺利进行。 大河坡面积约70亩地,河坡中另有一中央洲,面积20余亩。当年孙中山先生就是站在中央洲的高台上开会演讲,宣传三民主义,唤起民众、扶助农工;开赴桂林准备北伐,出师北伐统一中国。孙中山头戴荷帽,身着中山装,手持士的棍,神采奕奕、伟人风范、令人钦佩。当天,孙中山在蓬冲大河坡群众大会上演讲,向一万多官兵和群众宣传三民主义和北伐统一中国的革命理想。会后天色已晚,水路滩险弯多,不宜夜航,于是,孙中山先生下榻于倒水街开明绅士姚继祟家中,次日早上乘船离开倒水继续北上。据《胡汉民先生年谱》记载: 孙中山乘电轮离梧州,船驶甚捷。“惟以水浅不克再用电轮,改乘民船。座船为前桂林抚河 (桂江)水警巡船,中有一舱,能容起立,仅容三榻,国父与展堂先生及少白乘之”。孙中山等“乘帆船,缘倒水村而上”(《国父年谱》)。孙中山走后,倒水三乡成立了“北伐军”北伐大队,组成人员数十人。北伐大队经常训练,随时准备开赴北伐战争前线。
伟人理想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也像一只凤凰,插上翅膀,飞出蓬冲,飞向全国各地。石枧小河流水潺潺,蓬冲村中的流云在山间闲荡,可以说,这是天蓝水绿山绿,这是一个风光旖施,景色迷人的地方。从远处看,这仿佛是一幅美丽的油画。沿途的风光,孙中山的精神使这里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彰显出人生的真谛和伟大。走在这里会油然而生出奋发的精神,这本来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沿途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 后辈们在这里,似乎听到了铿锵有力的脚步声,见到了那个高大伟岸的身影,将会回荡在今天,映现至永远。一群生长在这里,又长眠在这里的人,是偶然的机缘,还是恒久的宿命,把他们与这块土地紧紧相连,把革命的精神代代相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岁月寻踪 北伐名村——蓬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