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家园网

  • 网站客服:0774-3860029
  • 合作热线:13005970033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422|回复: 0

[新闻资讯] 仿古建筑又现“豆腐渣”——下一个“集贤亭”能否保证安全?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2-9-17 17: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告位

马上注册【梧州家园网】,每天登录、签到、摇一摇,得积分抽大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社区巡管 于 2015-4-19 16:04 编辑 <br /><br />重建仅10年,被认为是杭州西湖“最上镜”景点之一的集贤亭,在12日午后的一阵疾风骤雨后,瞬间坍塌倾入湖中。而这一天,与杭州河坊街牌坊倒塌两死一伤事故仅相隔一个月。杭州的仿古建筑接连遭到倒塌的厄运,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集贤亭倒塌天灾还是人祸?
集贤亭,曾是西湖存照中最风雅的一幕。当记者13日再次来到集贤亭所在的沿湖平台,除了残留的亭柱水泥基座,已觅不到丝毫昔日踪迹。随着清理工作的结束,集贤亭坍塌事件似乎已告一段落,但围绕缘何倒塌的诸多疑问,却未随波而逝。
按照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给出的解释,集贤亭倒塌的主要原因与风力过大有关。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湖滨管理处基建科科长邵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日下午一时,该区域瞬间风力达到了12级,已超过台风“海葵”威力。而集贤亭位于湖面之上,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加固支撑,由于瞬间风力太大,顶部受力不稳,导致柱子从中间部位断裂发生倒塌。邵宁同时强调,根据集贤亭四根断裂的木柱来看,木头的内芯很饱满,颜色也正常,不存在木头腐烂的痕迹。
古建筑修复专家李勇庆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一般情况下,亭子被风吹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由于亭子通常由四根或多根亭柱支撑,受力面不大。如果柱子连这点风都承受不了,那么很可能就是在设计方面或柱子本身存在问题。”
对此,集贤亭设计单位杭州园林设计院总工程师周为强调,设计方案和设计结构均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确定,因此集贤亭所能承受的风力等级等都在计算的考虑范围之内。对于此次事故,周为分析,正常情况下,木质结构建筑具有较好的抵御强风的能力。但当日湖面的风不是一个方向的,且风入亭后会造成风向紊乱,一定程度上可能松动榫卯结构,导致建筑失稳。
尽管官方最终给出了“天灾”的结论,但不少人认为,集贤亭的倒塌,极端天气只是诱因,问题出在木质亭柱质量以及建筑结构设计上。“这并不是毫无来由的质疑。”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社会学家杨建华认为,仅仅一个月时间,公众似乎尚未从河坊街牌坊倒塌的阴影里走出来,就再一次被集贤亭戳到了“痛处”。
  
仿古建筑“保质期”为何短?
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杭州拥有上百座的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尽管杭州有关部门表示已积极开展各类木结构、混凝土结构和石结构等老旧建筑物的隐患排查,但危机似乎并未解除———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沿岸建有不少10年以上的凉亭。有市民向记者透露,其中一些木头柱子已经出现腐烂,用绳子圈起来不让游客靠近。
反观两座倒塌的仿古建筑,同样是砖石与木质结构混搭,同样是仿古建筑,同样在建成的10年左右倒塌,仿古建筑“保质期”为何如此之短? 
“仿古建筑虽具备一定的人文特质,但技术上很难达到内外皆复古。”李勇庆认为,仿古建筑“短命”的根本原因在于建设过程中不合理、不规范的施工,不论是仿古或是真正的古建筑,对包括防腐、防潮、防风等工艺在内都有着考究的要求。“对于现代仿古建筑设计而言,钢木结构的牢固性最佳。”
记者了解到,集贤亭在设计建造中选用木质亭柱,而非更为坚固的水泥柱,原因是“为了与周边风景协调”。然而木材最怕处于潮湿环境,集贤亭临水而建,西湖水位也不定期涨落,如果防腐措施不到位,很可能出现腐烂、松软等现象。
采访中,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曾表示,将尽快在原位新建集贤亭,恢复“亭湾骑射”的景观。至于是继续沿用木结构还是水泥柱,会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讨论。而周为也透露,为了确保安全,很可能放弃传统木质结构改用钢筋混凝土。既然设计者也对木质结构“心有余悸”,这场专家讨论为何不提早十年进行?
  
新“集贤亭”能否保证安全?
也许不久之后,一座新的“集贤亭”就将原地建起,但当下一个“集贤亭”建好以后,安全是否就能保证?
“近代重修的仿古建筑真应该好好检查维护一下,豆腐渣工程太多。真正加强监督和维护,才是尊重游客的生命安全。”网友建议说。
近些年,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为招揽游客,景区纷纷兴修、兴建古建筑或木结构、木石结构的仿古建筑。而恰恰是这些老旧建筑和风化山石,最容易因结构不合理、虫害、腐蚀、老化、火灾等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大兴土木之前,景区相关部门必须把建筑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木料防潮防虫工作是否做好放在考量的首位。否则,古建筑、仿古建筑只能沦为“最短命建筑”。
除了景区规划从根源上抓安全,专家还建议,景区突发事件危机预防是要时刻紧绷的一根弦。管理部门在进行古建筑和仿古建筑保护时,应遵循“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做到“小病随时修、大修及时报”。同时做好事先预防、事中预警、事后应急工作,特别对于木结构建筑,实行恶劣天气前后排查、每月例行巡检,做到勤观察、勤检查、勤提醒。
(内容来源:《西江都市报》)

9h ヨヨヨヨヨ
@开网店建网站、小程序+公众号+APP开发、视频制作、活动策划、多机位直播、抖音推广、微信刷脸等;
@广告投放、新闻爆料、帖子审核、内容举报、论坛投诉、网站合作等,联系0774-3860029 13005970033(微信同号)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