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家园网

  • 网站客服:0774-3860029
  • 合作热线:13005970033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373|回复: 0

[都市直击] 【岁月记忆】系列 <四 > 难忘的童年游戏 (男生篇)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6-7-17 10: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告位

马上注册【梧州家园网】,每天登录、签到、摇一摇,得积分抽大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岁月记忆】系列
<四 >
难忘的童年游戏
(男生篇)

一、滚铁环
60、 70年代,滚铁环几乎是每个男孩子都具备的本领。活计倒很简单,用一根粗铁丝扭成的铁钩钩住铁环,就可以推动铁环来回滚动。
u=2211858438,1786443601&amp;fm=21&amp;gp=0_conew1.jpg
技艺高超的男孩可以让这只“风火轮”一直不倒,如果要经过一些不平路面和水坑的话,那就类似于一种简单而有趣的杂技了。有些男孩为了增加铁环声音的“威势”。还在铁环上加了几个小铁丝的小圈,这样一来,铁环滚动的声音就越发大了,就有点像现在的汽车的警报声,旁人一听,立马闪出一条道来。
u=1203575854,478913205&amp;fm=21&amp;gp=0_conew1.jpg
  那时的铁环,最好的是榨油饼的铁箍,宽宽的边,且散发着淡淡的菜油香,可惜极难觅到。还有一种好的叫“锯齿铁环”,这要在城里去找,一般是托父母上街时到城里的工厂里找的,约有4毫米厚,2厘米宽,直径在40厘米,内圈有整齐的铁齿,一般是钢铸件,非常坚硬,声音也十分清脆,一般的铁环碰上它,就只有倒霉的份儿。
在黄泥路与金龙巷里、骑楼城里,孩子们在不知疲倦地奔跑,夕阳在他们身后沉沉而落,一群麻雀从阴影尽处掠起,喧闹声惊醒了藤椅上的老者……
二、“小手枪”和弹弓
  “小手枪”和弹弓的风行,与60年代影片《小兵张嘎》深入人心有关。
u=1153047777,3685576367&amp;fm=21&amp;gp=0_conew1.jpg
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枪,身穿白褂,光着脚丫。他只有13岁,擅游泳,能爬树,会摔跤,爱咬人,机灵鬼透,野气逼人……他就是小兵张嘎。
u=367468530,1484717233&amp;fm=21&amp;gp=0_conew1.jpg
60年代,大人都在忙着上班干革命,没人管束的男孩子更顽皮,天性中有股张力,弹弓自然成了他们百玩不厌的玩具。大概是看电影《小兵张嘎》的次数多了,欲望便升腾了起来,抄着家伙自己做起弹弓来。最好能找根“丫”字形的树杈,把皮剥了去,再不成用硬铁丝扎一个,舞起来晃眼,更来劲儿。
  之后找来些皮筋,或者剪一截废旧自行车内胎,在树杈上固定,绑好,那弹弓就成了形。
u=155523575,241852224&amp;fm=11&amp;gp=0_conew1.jpg
总觉得那会儿麻雀特多,刚做的玩意便派上了好用场。不过鲜有射下来的。那鸟儿也不是吃干饭的,人在树下刚摆好造型,它们便翘着屁股扑棱棱地飞走了,没准还扔下两粪蛋儿。没办法了,人小的时候特虚荣,那女孩子眨巴着大眼睛,满脸渴盼地看着你,再不亮一手,真得打个地洞钻下去。于是就雄赳赳地对着小鸡小狗开练,巷子太窄,它们撒不开腿,套个文艺词,那场面真叫“死伤无数”。自然的,四邻的玻璃窗也不能幸免于难,劈劈啪啪,玻璃渣子迸了一地,经常唬得那些大爷瘫坐在地上:“咋整的,这晴天里还落冰雹了!”
    更多的时候是左手握一把弹弓,右手还揣了支水枪,左右开弓,说得形象点,叫作“小米加步枪”。
   
弓架子通常有两种,铁丝揻的和树杈削的。铁丝的粗细要适中,细的没力量,粗的你又揻不动。大概和圆珠笔芯的粗细差不多。还记得那种红把的那种钳子么?如果你选择树杈,那是另一种风格了,如同音乐,前者是重金属,后者便是乡村民谣了。形状像英文“Y”字,用刀削好后再用1000号砂纸打磨,做好后你有一种兴奋感,如同贾宝玉看到了薛宝钗那对雪白浑圆的膀子。
弓弦也有很多种,弹弓是皮筋,就是最常见的那种,商场卖一分钱一根。一般情况是每边五环,两边十环。假如你的力量大些,每环用两根皮筋就好了。我那时力量很大,大家都叫我牛皋,所以我用三根皮筋每环!不过代价也高,我的一把弹弓要用30根皮筋,市价三毛,可以买6根小豆冰棍了!没钱的孩子可以找来自行车的废旧里带,用剪刀绞成皮筋,这通常被人耻笑,如同你用木头的弓架一样。见过医院的听诊器吧,那种橡皮管子也能做弓弦,不过作出来很难看!
弹兜通常是皮子和皮革做的,有黑色和红色两种,绞成椭圆型,一边铰一个窟窿。我的都是从皮鞋厂附近的垃圾堆里拣的,如获至宝,可以和同学交换玻璃球洋画小豆冰棍方宝等等!……
三、打水漂
打水漂被誉为“70年代最优美的弧线”。
0028KpSjzy6NMO9sYvv81&amp;690_conew1.jpg
  每次放学后,总要到鸳鸯江力木桥码头河边,几个总要比一比,谁的水漂打得最远,最漂亮。
u=2932693772,3196204405&amp;fm=21&amp;gp=0_conew1.jpg
一块块扁平的石头在我们手中扬起,沿着水面盘旋,起落。
res04_attpic_brief_conew1.jpg
  游戏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真正要玩得好,也不是那么容易。它得讲究力度,还得讲究出手时的速度。力道用足了,出去时它如一支满弓扣发的箭,之后便像贴在砧板上的肉,擦着水面凌厉滑翔。最多的时候它能连续击出十几次,最后才踉跄一下,沉入河底,激起几丝微澜。
u=1440914226,1561823236&amp;fm=21&amp;gp=0_conew1.jpg
数数声、叹息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女孩子还会小心翼翼地掀起蓝布裙子,用裙摆把瓦片一垒垒地兜来。那欢乐全缩在这过程里了,手足之间的友爱,男女同学的相互体谅,满满当当的都写在了脸上。真到了最后那一撒手,结局却无所谓了,瓦片飞得再高也还是要沉落水里的,能沉醉的,只有小伙伴那贴肤之感的生活细节。
四、赌糖纸
在那个“凭票供应”的年代,糖纸亦是很多孩子渴望得到的收藏品。可那会儿,嘴角儿连糖末儿都舔不到一粒,糖纸只能四处去讨。好不容易把它们弄回来,却不能直接夹进收藏本,必须要清洗一遍,把上面的残渣、黏性物质去除掉,然后再分门别类地收藏起来。但有些糖纸印制粗糙,经水一洗,竟然把商标等全部洗掉了,纯粹是一张塑料纸,气得孩子直跺脚。
se17404667_conew1.jpg
    两人也可以赌糖纸,一般是按照产地,怎么个玩法呢?那是把糖纸折叠成长条式,中间掰成穹形,两张叠在一块儿,用力往地上一甩,如果全都翻了身,就是赢家,如果都没有翻身,还有一次用手来扇风吹翻它们的机会,如果均无法使糖纸翻身,就站一边去,只能看别人玩了。
   
男生们沉湎在这项游戏里,往往比女孩来得有韧性,为了花花绿绿的糖纸,他们卖掉了牙膏壳、鸡毛、古老铜钱、烂铜烂铁……
   
五、斗鸡
不过,就刚勇的男孩子而言,斗鸡是课间首选的玩乐。斗鸡也叫“撞拐子”,是最能体现男儿气概的战斗了。斗鸡是采用金鸡独立式,一只脚盘起来,用手抓住脚脖子,膝盖就是打倒对手的利器。可以两人决斗,也可以分帮对垒,双脚接触地面为输。这个游戏很考验体力和平衡力。
672643_1361238432_19_conew1.jpg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那个时代谁也不懂武术,甚至连这个词都没有听说过,但一些孩子会突然跳起来,猛扑向对手的胸部,完成一个高难度的“飞膝”动作。“飞膝”原来是泰拳的杀手锏。
在分帮对垒中,身体好的孩子往往是大家争夺的筹码,他们必须以一当五,即使如此,胜利者一般都是拥有大个儿的一帮,很多个子小的,对手根本还没有触及到,就自动把腿放下来了。
4d00139c3fbcc932a60f1_conew1.jpg
   
    玩“斗鸡”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和纪律。
现在,这种游戏变成了体育项目,挑战赛还上了电视。
我们当年的童年游戏,如棋子、[url=]掰手腕[/url]、 [url=]踢毽子[/url]、 [url=]丢沙包[/url]、打陀螺、[url=]跳绳[/url][url=]过家家[/url][url=]打游击[/url][url=]藏猫猫[/url]等等,已成为一种回忆的乐趣了……
   60年代的生活,艰苦在先,狂热在后,政治、革命,不断地干预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大革命”持续到70年代,终于将国民经济引向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原地踏步,改善甚微。国家和人民也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4af2e504tbd095bb7aa8e&amp;690_conew1.jpg
如今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别的不说,就是玩具,种类就多得数不过来,还有什么游戏机、电脑、mp4……。即使最穷家庭的孩子,也有那么一两件玩具。有些独生子女家庭,仅玩儿过的毛绒玩具,就足够组成一个加强排。而我们小的时候是没有这些的,即使有,也无“闲钱”买。但我们总能自己“研发”自制出少花钱或不花钱的游戏和玩具。
愿有同样经历的朋友们和我一同回忆快乐吧。
   
   
   
   
  
     


@开网店建网站、小程序+公众号+APP开发、视频制作、活动策划、多机位直播、抖音推广、微信刷脸等;
@广告投放、新闻爆料、帖子审核、内容举报、论坛投诉、网站合作等,联系0774-3860029 13005970033(微信同号)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