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家园网

  • 网站客服:0774-3860029
  • 合作热线:13005970033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612|回复: 3

[都市直击] 梧州历史知多哋 与文化有关的梧州街巷——你知几多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6-4-20 07: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告位

马上注册【梧州家园网】,每天登录、签到、摇一摇,得积分抽大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老鹰 于 2016-4-20 08:00 编辑


梧州历史知多哋
与文化有关的梧州街巷——你知几多
在梧州,有趣的老街名、巷子名还有不少。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走进这些地方,真正感受梧州的老文化。
梧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名城。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赵佗在番禺(今广州)建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佗封其族弟赵光为苍梧王。赵光即位后,建苍梧王城,这是座土城堡,位于摩天岭(今梧州市第一幼儿园一带)。此为梧州建城之始,也是广西有文字记载建城之始。两千多年来,梧州的街名变迁见证了梧州的发展史。
2345_image_file_copy_1_conew1.jpg
古老的街巷,是一座城市社会历史的“活化石”,它们留住了这座城市的记忆片段. 但是穿梭于梧州老街巷中,那曲曲折折的小巷,古旧的民居,散落于各处的古砖,那些耐人寻味的前朝旧事,还有那兢兢业业的传统手工业者,都会让人有种时空变换的感觉.


梧州市有段路,叫“文化路”,得名因于该地段当时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沉淀。据梧州市有关史载:“……文化路,因此为历代文化较集中之地,故名……”这里说到的历代文化集中之说,主要是该地段过去书院学堂相当发达。
3839023_111546136000_2_conew2_看图王.jpg
文化路位于梧州古城之东,这里地势高,向阳、光线足,是读书的绝佳地点,所以历代文人学士都喜欢在此设立书院。相传明清期间,梧州设立的书院大约有十家之多,而当时最负盛名的书院,就在文化路传经里的传经书院,文人墨客都以能就读于传经书院为荣,一时间这里书声朗朗,讲经说史气氛十足,学风甚盛。
CIMG0325_conew3_看图王.jpg
史载,康熙年间,进士出身的苍梧知县刘以贵,就在该地段茶山书院,兴文兴教,而茶山书院就成了当今文化小学的前身。茶山书院经后人的扩建修葺,后改名为回澜书院。到了雍正年间,书院再经修葺,堂学舍已初具规模,各地名师亦先后来此讲学,书院名声鹊起。雍正三年,巡抚李绂欣然给书院题字为“传经”,从此传经书院便叫开来,后来这里的地名也因此叫做“文化路传经里”,并一直沿用至今。传经书院经过历代多位达官贵人的捐助修葺,已是当时一流的师资学堂,书院内并修有东奎星楼、文昌宫,气派不凡
020e66f0b2d6328a7831aa0f_conew3_看图王.jpg1.jpg
文化路还是广西最早的一间中学所在地。光绪二十二年(即1896年),由梧州士绅们集资,在传经书院旧址创办中西学堂,这是广西最早建立的一间中学。同年,著名历史人物康有为由广东来梧,期间逗留多日,就在传经书院设坛讲学,宣传变法主张,讲学期间,附近城郡仁人志士云集者众,影响颇大。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人们在传经书院内设法政讲习所,也是梧州最早的法政学校。
56141311894395187_conew3_看图王.jpg
文化路历来是梧州读书人云集的地方,书香气很浓,文化底蕴十足,所以尽管此路叫过文昌宫、东环路等其它名字,但人们还是觉得叫文化路合适,所以解放初期又再确定命名为文化路。文化路东北起冰泉西路,西南至南环路,长220米,宽19米,现有传经里、东一巷和东二巷,以前还曾有过东三巷。文化路虽然不长,但文化沉积丰厚。除了古代书院兴盛外,这段路还有不少文化亮点。
9f2f070828381f308fcc091faa014c086f06f0ab_conew1.jpg

faedab64034f78f0f0e340a179310a55b2191cf3_conew1.jpg
据一些坊间传说,东汉末年,兵荒马乱,一个儒生牟融携母亲到苍梧(梧州)避难,居住在现传经里处,苍梧太守知其博学多才,精通诸子百家,想起用他作署吏,牟辞谢不就,潜心钻研老子学说和佛学,撰写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牟子理惑》。
大 学 路

60多年前,在今桂江一桥西岸桥头处,有一座宏伟的拱式牌坊,叫“双十门”。门额题字为“大学之道”,门联为:“致知格物,明德新民。”这是由当时首任梧州市长蒙民伟(蒙经)手书的。进入牌坊后,就是梧州著名的道路——大学路。大学路因1928年10月建的广西第一所大学——广西大学而得名,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了。
110613153762e9da43e843d837_conew3_看图王.jpg1.jpg
民国十六年(1927年),时任广西省政府主席的黄绍竑提议创办广西大学,他感到一省没有一所大学是个缺憾,且广西学生出省求学,太不经济,太不体面,于是成立筹委会,黄自任委员长,政府拨款一百万元,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成。聘任马君武为校长。抗战后,广西大学分迁桂林、柳州,由省立改为国立。

1930年7月,广西大学校园由蝶山扩展到榜山和鹤山,梧州商埠局修建大学路及大学支路,分大学街(今桂江一桥西岸桥头至梧高操场至大山脚)、大学二街(今一中花圃至步埠路),全长2.6公里,为石子路和泥路。
CIMG0189_conew1_看图王.jpg
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扩宽大学路,拆除了马公馆及牌坊。1969年,桂江一桥(梧州大桥)竣工后,对大学路进行改建。由桂江一桥西桥头起,至梧州军分区门前,是水泥混凝土路。1978年开始建军分区至梧州一中校门,也是混凝土路。80年代起,对大学路又进行扩建,并建成一中至步埠里路段。从此。大学路成为沟通梧州城东与城西的主干道,并在军分区前的十字路口建花圃转盘,往南可达鸳江大桥,往北可至莲花大桥,往西可抵西江大桥,往东可入繁华的市中心,直至云龙大桥。
DSC_3574_conew1.jpg

    早两年,原来广西大学的操场(原一中),随着城市发展,也变成了《旺城大学府》居民小区。
学德路
 梧州市山连五岭,水汇三江,西通滇黔湘,东连穗港澳,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是广西政治、经济发展最早的城市,也是教育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年)梧州知州张唐辅在冰井泉北创建梧州府学,府学乃参加科举考试的修才学习的场所,招生有定额:文生18名、廊生35名、增广生33名、武生17名。三年二考。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文彦明任梧州知府,迁移梧州府学于放生池南(今公安局一带),宋末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知州任诏把城东二里的神霄宫废址改建府学,明成化十年(1474年),都御史韩雍在城东南里许营创文庙,把府学明伦堂分置正殿左右两边。
DSC_3520_conew1.jpg
  在城东门外(今大东上路孔庙里右侧)建有府学宫,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李世仁任梧州知府,把府学宫移建城内,今学德路于明朝称学德巷,以附近的府学宫取名;还有其意,勉励该巷的年轻人:“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意思是:自古以来,贤人的成德大业,没有不是通过学习而成就的);“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意思是:君子能努力锻炼自己,树立高尚的品德,不会因为穷困而改变节操);“德维治,否德乱”(意思是:以道德治政,就会太平无事;不以道德管理国家大事,就会天下大乱)。
F201011081608281136100000_conew1.jpg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学德巷为157米长,4米宽。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称学德街,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26号,日机18架分两批侵袭梧州,投弹268枚,市区大部分被炸。其中,学德路、大同上街投弹10余枚,塌屋30余间,死伤居民不少,财产损失难以数计。1950-1957年市人民政府翻新了学德街,1953年4月25日,市人民政府开展建区并街工作,该街改称学德路。
女中码头

  四坊后街女中码头在市三中的后面,街道围绕着三中的周边,为何不叫三中街而叫女中码头呢?这与校史悠久的三中有着密切渊源关系。
PICT0244_conew1.jpg
  梧州三中前身是1894年由地方绅士捐资创办的中西学堂,1926年改为广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改为广西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梧州女师于1950年更名为广西省立梧州女子中学。学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的巾帼英才。
100307231086cc711f253c2a2f_conew1.jpg
  由于梧州女中远近闻名,是全市乃至全广西知名的名校,改街名时就沾了名校的光,借女中之名来记录街道,而且,这里是码头阶级地形地貌,居民的生活上与女中关系融洽,互为邻里,息息相关。以往,校园的朗朗读书声,课间玲声,都响彻街道内外,声声入耳。因此,街道的人文、标志都是以女中为先。
PICT0242_conew2.jpg
  女中的渊源加上码头的地貌特色,就形成了今日的有趣街名——女中码头。解放前后直至今天,女中码头成长着一代又一代的居民儿女,他们多是女中(即三中)教育出来的学生,他们都耳闻目染了淳朴的校风并接受了那里的文化栽培与熏陶。
PICT0244_conew3.jpg
孔庙里
梧州历代信奉孔子,河东市区有一条街道叫孔庙里,从前这里就有一座孔庙。
2345_image_file_copy_2_看图王.jpg
提起梧州大东上路孔庙里,许多人知道这是昔日供奉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庙宇所在地,但很少有人记得,这儿还是梧州最早的图书馆“尊经阁”的所在地。
    “尊经阁”,民间称双尚书楼。双尚书楼得名的由来,与梧州古代史上两位鼎鼎大名的人物有关,即明朝南京工部尚书吴廷举和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吴廷举是广西梧州人,成化年间进士,刚直自恃,无私无畏,晚年辞官返回梧州,在城东门外漫泉亭东开办东湖书院,教书育人,东湖书院藏书室收集书籍数万卷,全部对梧州市民开放。吴廷举于嘉靖五年逝世,因一生清廉,家中物品除数万卷诗书外,别无儋石之储,经两广总督资助才草成丧仪。遗属因贫困,无力经营东湖书院藏书室,其书籍束之高阁或任其散失。
雕栏玉砌_conew1.jpg
    吴廷举辞世的第二年,王守仁(号阳明)到梧。王守仁出身官僚世家,父亲连任吏部尚书,本人任过兵部尚书,又是很有建树的大学者,是著名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史称“阳明学”,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影响深远。王守仁十分敬仰吴廷举,曾著文称颂道:“公之才如干将莫邪,随其所试皆迎仞而解;公之志如长川逝河,信其所趋,虽百折而不回;公之节如坚松古柏,必岁寒而后见……真可谓一世之豪杰。”他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吴廷举遗留和散失的书籍,并张榜出资搜集民间珍本,所得书籍数量大大超过东湖书院藏书室。明嘉靖七年(1528年),王守仁于府学宫(即今孔庙里右侧)建尊经阁藏书,阁内藏书分经、史、子、集,王守仁还特意作《尊经阁》记,刻于阁内石碑,这就是梧州城最早的颇具规模的图书馆,后经历任知府一再重修,得以留传。
飞阁流丹_conew1.jpg
    300 余年,清咸丰七年( 1857 年),藏书于战乱中全部散失。人们为纪念吴、王对尊经阁的贡献,便将其称双尚书楼。

20101208154332_conew1_看图王.jpg1.jpg
@开网店建网站、小程序+公众号+APP开发、视频制作、活动策划、多机位直播、抖音推广、微信刷脸等;
@广告投放、新闻爆料、帖子审核、内容举报、论坛投诉、网站合作等,联系0774-3860029 13005970033(微信同号)
发表于 2016-4-20 08: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难得给力的帖子啊。
@开网店建网站、小程序+公众号+APP开发、视频制作、活动策划、多机位直播、抖音推广、微信刷脸等;
@广告投放、新闻爆料、帖子审核、内容举报、论坛投诉、网站合作等,联系0774-3860029 13005970033(微信同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09: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是不了解
@开网店建网站、小程序+公众号+APP开发、视频制作、活动策划、多机位直播、抖音推广、微信刷脸等;
@广告投放、新闻爆料、帖子审核、内容举报、论坛投诉、网站合作等,联系0774-3860029 13005970033(微信同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1 09: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为一名梧州人,我是很喜欢梧州~
@开网店建网站、小程序+公众号+APP开发、视频制作、活动策划、多机位直播、抖音推广、微信刷脸等;
@广告投放、新闻爆料、帖子审核、内容举报、论坛投诉、网站合作等,联系0774-3860029 13005970033(微信同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